风雨中反哺制造业
“今年是我们第五年参加漫博会,又拿下了几千万元的外销订单。”东莞儿童家具品牌葫芦堡的董事长林创举告诉南都记者,连续几年参展为企业拿下订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,这也让葫芦堡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家具企业,逆袭成为东莞第25家挂牌新三板的企业。
为H &M、英国玛莎等6大国际品牌代工生产内衣的魔丽身段服装有限公司,在今年海博会同期举行的跨境电商O2O外贸交易会上大获丰收,公司订单每年保持50%以上的增长。
展会经济一直被认为是“一业兴、百业旺”的带动型产业,尤其对于在转型中积极摸索的制造业,陈仲球认为展会“反哺”价值尤为重要,会展经济在目前普遍认为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,也是企业和企业家研究问题的时候,同行之间相聚交流寻找出路。
机遇与挑战并存
这么多的专业展、产地展,以及有政策导向意味的展会选择东莞,绕不开的是东莞的区位优势。
“我去过很多地方,从机械手用的刀具来说,如果珠三角找不到,基本全国也找不到。东莞正享有这个配套的便利。”智博会承办方、香港讯通展览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国礼说,这次智博会效果非常火热,许多东莞的机器人企业在家门口参展并采购,作为主办方乐见其成。
展会拉动的不仅仅是订单,毗邻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的酒店也大受裨益,其中嘉华大酒店每逢展会一房难求。会展经济的利好,外溢到酒店、旅游等相关行业。
业内人士分析,每逢展会厚街塞车,全莞最繁忙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每年的利用率仍然不足50%,这都给厚街,以致整个东莞的会展经济,提出挑战。
会展业应做好城市定位
10月底出台的《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会展业发展实施意见》,帮助东莞会展经济提供可行性路线。
按照规划,到2020年,东莞市每年举办具有国际或全国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展览会不少于20个,举办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专业展览会不少于30个。其中提到“市场化”、“专业化”是主要导向。
陈仲球认为,东莞要想成为“广东国际会议之都”,擦亮会展名片,就必须做好定位。“跟广州深圳相比,东莞是一个小城市,制造业发达,为制造业服务的展览业就有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,侧重于对制造业的服务,效率比较高,效果比较好。”
政府退出 市场前行
在这个经济寒冬里,会展经济无疑是东莞产业经济的“暖手宝”。然而我们也应该记得,早年东莞展会最兴盛的时候,一年的大型展会达300多场,平均下来几乎每一天都有展会。其中部分依靠政府“哺乳”,以补助或“免单”的方式扶持。
政府通过展会调动经济的初衷值得肯定,但真的被市场需要的展会,一定也是能够经得起市场检验的。像东莞电博会市场化的第一步就“绊了个踉跄”,在连续举办了13年后突然停办。
作为东莞标志性展会之一的台博会,从一开始的政府办展,在2012年试水市场化,政府的投入逐年减少,逐步退出,成立专业展览公司对接台博会。到2015年的11月仍然获得成交额26.45亿元人民币的不菲成效,说明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。正如陈仲球所说的,“政府搭台的展会,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,提供一个信号,会展经济主体还是市场。”
大事记
●6月17-19日 加博会
入场参观、采购人员近4万人次,意向成交金额达928亿元。
●8月20-24日 漫博会
海内外参展企业458家,成交额达36.2亿元。
●10月29日-31日 海博会
观展、采购人员达10.82万人次,签约资金2018亿元。
●11月18-21日 智博会
吸引了10.7万人次的专业观众。
●11月26-29日台博会
观展、采购人员达21.22万人次,总成交金额26.45亿元。
来源:南方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