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产业渐成气候
据了解,2015年东莞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为320.4亿元,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.11%,产业规模和增速位居全省前列。与此同时,大批拥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经过市场磨炼,逐渐在全市甚至全国形成较高的影响力。
2016年8月广东智高文化创意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智高文创”)成功登陆“新三板”,成为东莞首家文创上市企业。唯美陶瓷立足传统产业的基础,注入文化创意的思维,以“文化陶瓷”开辟出一片“蓝海”。自2007年始,“莞产”音乐剧连续推出12部作品,在国内外完成750多场商业演出。
文化产业趋势向好,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集中出现形成全新矩阵。艺展中心、联丰创意谷、运河创意公社、33小镇、工农8号、万科769、泰库文化创意产业园、互联网产业园、大家艺术区等产业园区陆续推中。其中33小镇、万科769及大家艺术区2016年被认定为市级文化产业园区。作为33小镇投资方的永正文化集团,从全国唯一一家集图书选题策划、纸质图书出版发行、连锁实体书店、互联网文学、数字图书内容供应的图书全产业民营企业到跨界打造33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园,一直备受业界关注,其董事长刘森谈到东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时则表示:“在东莞提出产业转型的当下,文化创意产业会有一个良好的前景,将文化转变成一种生产力,这是一项长久事业。拿我们自身来说,打造33小镇项目,也是基于永正图书14年的积淀,致力于将文化变成一种生产力。”
文促会助力产业抱团发展
“十二五”期间,东莞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,文化经济实力逐步壮大。2016年是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,推进东莞结构改革的攻坚之年,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,出台《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,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、资金和制度保障,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。
随着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,引导产业聚焦、发挥集群效应成为当务之急。而文促会的成立后,将搭建沟通平台,促进政府主管部门与会员之间的信息流通。并定时发布文化产业发展情况、市场发展趋势、经济预测等信息,做好信息咨询服务和政策、产业、市场导向工作。组织开展文化产业行业交流活动,加强行业间的信息共享、资源置换等工作,解决文化企业经营面临的实际困难,打造适合本土的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及发展智库,促进东莞文化产业向珠三角、全省和全国拓展,提升东莞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。